研究方向: | 海洋地質遙感與GIS |
---|---|
崗 位: | 研究員/博導 |
部 門: | 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
聯系方式: | 0532-82898524 |
電子郵件: | hjhuang@qdio.ac.cn |
個人網頁: |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3年湖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河南大學地理系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1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留所工作至今,其中1997年和2000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海岸研究中心和新南威爾士州公共事業局進行訪問研究。
承擔項目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監測與形成機理研究》,2013-2016
國家海洋局《我國典型海島地質災害監測及預警示范研究子課題——溫帶典型海島地質災害監測及風險評價與區劃示范研究》,2010-2015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盛冰期以來海岸線重建》,2011-2015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CAP1400關鍵設計技術研究課題子課題:《取排水方案環境生態社會適宜性研究》,2013-2015
山東核電廠岸灘穩定性分析及泥沙沖淤變化數模試驗,2014-2015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CAP1400示范工程周邊海島調查及影響評價》,2013-2014
中核廣西核電岸灘穩定性分析項目,2013-2014
華電山東核電廠水文特征與泥沙運動及岸灘穩定性分析,2013-2014
“上大壓小”擴建1*300MW熱電機組工程海域使用論證,2014-2015
發表文章情況:
黃海軍等,《山東海島》,海洋出版社,2010年,共323頁。
黃海軍等,《山東省海島開發活動的環境效應評價》,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2年,共170頁。
劉艷霞、嚴立文、黃海軍,2012,《黃河三角洲資源與環境》,海洋出版社。
黃海軍等著,2005,黃河三角洲與渤、黃海陸海相互作用研究,科學出版社。
Liu Yanxia, Huang Haijun, Qiu Zhongfeng, Fan Jianyong,Detecting coastline change from satellite images based on beach slope estimation in a tidal fla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Geoinformation。23(2013) 165-176。
Yong Liu,Hai-Jun Huang,2013,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regional land subsidence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ina。Nat Hazards,68:687-709。
Huang Haijun, Liu Yanxia, Qiu Zhongfeng,Morpho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Xiaoqing River mouth:a Huanghe River-derived mixed energy estuary,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30(5), pp 889-904, 2012。
楊曦光,黃海軍,劉艷霞,嚴立文,2013,水-氣界面輻射能量的方向性特征及水體透射特征的研究,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38(8):1003-1008。
劉艷霞,黃海軍,楊曉陽,2013,基于遙感反演的萊州灣懸沙分布及其沉積動力分析,海洋學報,35(6):43-53。
劉艷霞、黃海軍、丘仲鋒等,2012,基于影像間潮灘地形修正的海岸線監測研究,地理學報,67(3):377-387。
樊輝,黃海軍,2011,南黃海輻射沙洲鄰近海域表層懸浮顆粒物濃度遙感反演,地理科學,31(2):159-165。
樊輝,黃海軍,黃、東海二類水體春季表觀光譜特性與表層懸浮體濃度反演模式,海洋與湖沼,2010,41(2):161-166。
劉桂衛,黃海軍,丘仲鋒,大風浪影響下海域泥沙輸運異變數值模擬,水科學進展,2010,21(5):125-131。
樊輝,劉艷霞,黃海軍,2009,1950-2007年黃河入海水沙通量變化趨勢及突變特征。泥沙研究,5:9-16。
陳斌,黃海軍,嚴立文,梅兵,2009,小清河口附近海域泥沙運動特征及風場對泥沙輸運的影響,海洋學報,31(2):104-112。
Huang Haijun,Du Tingqin and Gao Ang,Modern Changes of Tidal Troughs among the Radial Sand Ridges in Northern Jiangsu Coastal Zone。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9,27(3):658-666。